正月里的最后一個周末,青島的街頭依然延續著春節假期的人氣。薄霧彌漫的五四廣場海邊,穿著膠鞋的大爺用力將一張巨大的漁網拋至海面,少頃,在人群注目下,一網活蹦亂跳的小魚被徐徐拉上岸。圍觀游客中,一位中年男子花幾十元買下了這網美味。
這筆交易過程被街頭攝影師墨墨記錄下來。自2022年夏天起,墨墨扛起相機,幾乎將工作之余的每一分鐘都耗在青島的大街小巷。用鏡頭真實記錄城市,捕捉行人的日常生活狀態,這種攝影方式被攝影人生動地稱為“掃街”。
攝影技術的發明,讓人類有了凍結時間的方法,而在被定格的瞬間之外,時間之河頭也不回地滾滾向前。“好像一切都好起來了。”透過鏡頭,墨墨感慨。隨著“乙類乙管”落地一月有余,線下消費場景在新年的喜慶氛圍中迅速回溫,那個寂靜的寒冬正在遠遁,一個生機勃勃的春天正在鋪展開來。
人多了,愛笑了
墨墨在特殊時期成為城市記錄者,這個對日落“情有獨鐘”的姑娘開始將鏡頭轉向普通人。“人的狀態很有意思,不同時期、場景下,會體現出不同的生活狀態。”金茂灣附近的日落很美,居民樓里曬太陽的老人很安靜,年輕父母的注意力總在孩子身上,熱門景點的游客總是不慌不忙。
墨墨清楚地記得,城市變得蕭條是從秋天開始的。“從十月開始,感覺整個城市越來越緊張,拍到的人狀態都很敏感,之后馬路上就漸漸看不到人了。”在近半年時間里,墨墨相機中留下了更多空蕩的街道、稀疏的車流、躲閃的眼神,和馬路中間孤獨的環衛工人。在一個蕭瑟的冬日掃街時,墨墨發現,“整片海灘只有我一個人”。
街拍攝影師墨墨在棧橋拍攝海鷗(受訪者供圖)
關于城市復蘇的跡象,沒人比掃街攝影師更有發言權。墨墨的視覺日志里生動記錄著變化:元旦開始,街上的人慢慢變多了;小年后,人們開始“忙年”,人一天比一天多,馬路上出現久違的堵車盛況;新年,墨墨拍下密密麻麻的紅燈籠和人潮。“兩個月前,整個中山路都沒有人,但是最近再去,馬路上走都走不動,街角全是人,要擠著走過去。”而那片曾經無人的海灘早已人山人海,“現在要考慮的問題是,我在哪落腳”。
除了人氣的回歸,在攝影師看來,人們狀態的轉變更令人興奮。“你看每個人的眼睛、表情,還有他們發現了鏡頭時的狀態,從過去的警惕、敵意變成了現在的好奇、愛笑,大家的精神面貌明顯更積極了。”行人態度的轉變為墨墨的掃街帶來更多樂趣。“有一次去拍李村大集,炸油條的大哥邀請我合作,開玩笑說要一起做個‘大生意’,賣年糕的大姐見我拍照替她吸引了客流,還主動送我一塊年糕。”
李村大集上的商販們(受訪者供圖)
150元買一首詩,49元洗一次頭
在熙攘的人群中,墨墨注意到,游客變多了。“從八大關的這頭走到另一頭,能碰見好多好多拍婚紗照、寫真的人,還有人是開著車從外地來旅拍的。”在墨墨眼中,人群中的游客是能夠一眼識別出來的,她的判斷標準簡單直接,“他們看到大海時有一種雀躍的情緒在里面”。
2月18日下午,記者隨墨墨的鏡頭走訪五四廣場發現,整個廣場已恢復昔日的熱鬧景象,人群遍布沿海一線的每個角落。常有拉著行李箱經過的游人,支起三腳架在海邊直播的年輕女孩,以及售賣小吃、玩具、紀念品的商販。65歲的民間藝術家李冠民在五四廣場一間檔口售賣紙扇,并根據游客的姓名在紙扇上現場題詩,根據紙扇規格不同,標價分別為100元、120元和150元。李冠民介紹,這是他在五四廣場擺攤作詩的第七年,今年春節后自己每天都開張,最近的生意“多少好點了”。
為游客“姓名題詩”的民間藝術家李冠民
攤位前,來自江蘇泰州的游客劉先生為朋友和自己各買了一把紙扇,花費分別為150元和120元。“送這個禮物比較有紀念意義。”劉先生表示,自己是一個旅游愛好者,這三年來出門旅行大約只有五六次,此次特意休假為自己安排了一場“說走就走”的青島三日游。“青島是個浪漫的城市,我考慮以后常來玩,希望下次能游覽更多地方。”
在距離五四廣場一公里的一座綜合性商場內,某理發店理發師李先生也感受到了游客的熱情。“最近來消費的人中多了很多外地游客,很多人在旁邊吃飯,順便過來洗頭做造型。”據李先生介紹,消費者單次洗發的價格是49元,若需要額外做造型,需要支付69元。在李先生看來,如今“愛美”的消費者們隨時隨地注重個人形象,已不是新鮮事。“到五一假期人肯定更多。”李先生預測。
五四廣場的海邊,一個女孩正在做直播
五四廣場上,游客們在拍照
商務活動訂單不斷,旅拍計劃已排到年底
同樣用鏡頭記錄社會百態的青島商業攝影師邢先生正忙著“趕場”。今年春節以來,從業15年的邢先生的生意格外火爆,每天至少一場拍攝,最近,一天兩三場拍攝工作也是常有的事。單場活動單機位拍攝價格為3500-4000元,“訂單多到拍不過來”。
在邢先生的鏡頭里,這個城市的活躍又是另一種光景:社會團體組織在忙著開年會,企業家們忙著簽單,商務人士排著隊為自己拍攝新一年的職業形象照,淘寶商家們通宵達旦拍攝產品展示圖……穿梭于島城各類商業活動,邢先生感慨,“真好,人氣又回來了。”
受訪者供圖
旅拍攝影師楊女士的拍攝計劃已排到了年底。日本、土耳其、瑞士、捷克、冰島……自3月至年底的旅拍地跨越了全球11個國家和地區。據了解,如今的旅拍模式日趨成熟,大多為攝影師根據旅拍地點排好檔期,消費者按需預約即可,價格往往根據拍攝地、時間不同而有差異,“去國外的旅拍價格一般一萬多”。“澳門離得最近,都快約滿了。”楊女士表示。
95后新晉獨立攝影師小碗也將旅拍列在了自己今年的拍攝計劃中。廣告已在朋友圈掛出,雖然對于“四處流浪”的拍攝模式非常期待,但“最近的拍攝全部趕一起了,還沒抽出空來談旅拍細節”。此外,春節后“突如其來”的復工,讓從業兩年的小碗也終于給自己的寫真攝影提高了定價。
春江水暖鴨先知,作為時代記錄者的攝影師們率先感受到了城市溫度的回升。據文旅部數據中心統計,春節假期國內旅游人次恢復至2019年同期88.6%、旅游收入恢復至73.1%。“希望今年一切順利,都不相信真的放開了。”即將忙碌起來的楊女士對新的一年充滿期待。